2024婺源旅游攻略尽在婺源人家网> 徽州文化> 浏览文章
民意不可久违 “徽州”亟须复名
0 来源: 作者:方利山 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09年02月10日

  在安徽南端黄山白岳之间、新安江上游地域,自秦以来就形成了古黟、歙之地相对独立的地理文化单元,经过数千年的蒸育胚变,由于该地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原移民的社会历史背景,宋以后“程朱阙里”中华儒学的深刻影响,徽商经济的厚实基础,终于促成了“区域总体全面发展”的徽州文化的历史辉煌。徽州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明清时期的典型代表,是宋以后汉民族民间社会生活实态的生动再现,是中原文化的厚实积淀,是中华文化在特定时段的缩影和标本。成为重要的“中国元素”、“中国文化符号”之一。

  这一地域历经鄣郡、新都、新安、歙州的沿革演变,至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得名“徽州”,其一府(徽州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县、绩溪县、婺源县、祁门县)格局千百年基本未变。“徽州”作为徽州文化赖以生存、兴盛的安身立命之所,其域内百姓有大致相同的生产、生活、风俗、语言习惯,“其风最为近古”,“民不染他俗”,有根深蒂固的文化认同、历史认同、乡土认同,“徽州”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地域名称,而是一个888年来一直植根于人们心中的地理历史文化概念,一个特色“文化符号”,一个珍贵的文化遗产。

  因此,上世纪三十年代蒋介石以“剿共需要”为借口强行将婺源割离“徽州”时,马上引起了婺源和徽州各阶层百姓的一致反对,产生了声势浩大的十年“婺源回皖运动”,在滔滔汹涌的民意面前,国民党政府也只得把婺源又划回“徽州”。上世纪八十年代,个别行政长官罔顾民意,将“绩溪”剥离“徽州”,又让绩溪和徽州上下震惊,百姓强烈反对。20多年来,强烈要求绩溪、婺源返徽的呼声强烈,成为这一地域最为突出的民心民意、民间最强烈的悲情诉求。

  20多年前,“徽州”被用“黄山”所代替。文化的无知和对“打黄山牌”的典解,将“徽州”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弃之如敝屣,更加遭到了国人激烈的反对,20多年来上到国家领导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下到徽州山乡普通百姓,一致指斥这种不尊重文化、不尊重历史、不尊重百姓意愿的荒谬,一致反对这种纯长官意志、劳民伤财的瞎折腾。

  “徽州”屡遭肢解并被取消,受损害最大的是徽州文化赖以生存的安身立命整体空间支离破碎,被行政分割,其文化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动摇了徽州“万年不拔之基”,给大徽州的未来发展和人民福祉造成了重大障碍。

  现在,国家从十一五文化发展战略大局出发,设立了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60年来第一次明确了包括婺源、绩溪等一府六县在内的徽州文化区域完整性概念,还归了徽州文化生态的完整空间,和几十年来徽州民间百姓强烈要求“徽州复名,绩婺返徽”的民心民意高度契合。为了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大局,为了保护和弘扬徽州文化,为了大徽州的未来发展,为了给不可违逆的民心民意一个交待,给多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强烈呼声一个交待、给历史一个交待,我们认为:徽州亟须复名、绩婺理应返徽,国务院应适时调整相关行政区划,组建大“徽州市”,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清除主要障碍,体民情,顺民意,徽州幸甚,百姓幸甚!

  只延用了两百多年的“普洱”之名,尚且能够在文化认同、历史认同、社会认同的原则下得以复名,有888年之久的厚重文化遗产“徽州”之名更应该得到尊重和珍惜。

  当年将“徽州”改称“黄山”,有特定的背景和原因。黄山是徽州皇冠上的一颗珍珠,我们决不能只为了突出“珍珠”而丢掉了“皇冠”;黄山风光和徽州文化底蕴是“众星拱月”,我们决不能只要了一个月亮。“打黄山牌、做徽文章”是大徽州建设“当代桃源”缺一不可的腾飞之两翼,徽州复名,“徽之黄山”的徽州文化基石将更加坚牢、文化遗产将更增厚重,黄山将更为秀外慧中,黄山牌将更加靓丽。

  别让历史的谬误遗憾延续,民意不可久违,徽州亟须复名,绩婺理应返徽!方利山写于徽州诞生888周年之春日

文章点评
网站服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加入我们- 互联网机遇-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