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婺源旅游攻略尽在婺源人家网> 徽州文化> 浏览文章
千古徽州人杰
0 来源:互联网 作者:北风 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04年02月19日

【程灵诜】(514-568)南朝臣、军事家。字元涤。歙县篁墩人(南朝海宁县篁墩)。程灵诜出身士族大家,梁朝侯景叛乱时,地方动荡不安,他组织黟、歙、休诸县的乡民武装抗拒侯景乱兵,保障了新安郡的百姓,被梁元帝任命为谯州刺史,兼领新安郡太守职务。陈朝取代梁朝后,程灵诜归顺新朝,被陈武帝任命为兰陵太守,封遂安县侯。以后又因军功而先后升任南豫州刺史、左骑将军、中护军、云麾将军等职,并享有重安县公封号。程灵诜生当乱世,一生基本上都在军旅中度过,他治军以严明著称,但由于能身先士卒,同普通士兵同甘共苦,因而在军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程灵诜生活俭朴,一有闲暇,往往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史载"妻妾无游手,并督之纺绩",这在当时最层贵族中还是难能可贵的。
【汪华】(586-649)隋末唐初地方自治首领、唐代大臣。字国辅,又字英发。绩溪县汪村人(隋唐时属歙县)。汪华幼年时父母双亡,寄养在歙县舅舅家中长大,并应募成为护郡兵丁。由于智勇过人,汪华渐渐在郡兵中显露头角,成为郡兵的精神领袖,深受将士拥护。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汪华审时度势后策划了一场兵变,推翻了歙州旧政官员,占领了全州。初战胜利后,汪华高举义旗,连克宣、杭、睦、婺、饶数州,所向披靡,大得民心。于是,他拥六州之地,自称吴王,颁布一系列使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皖、浙、赣三省交界的这六州百姓得以在乱世安居乐业。621年,汪华有感于唐朝的强盛和德政,上表请求归附,被任命为歙州刺史,总管六州诸军事,并封为上柱国越国公。624年,汪华奉召进京,任忠武将军待职。唐太守征辽时,一度委任汪华为九宫留守。649年病逝于长安,652年,灵柩运回家乡,葬于歙县云岚山。汪华在天下大乱时保全了数州百姓生命,因而在新安一带长久的活动较多,"汪王庙"也是时常能见到的景观。
【汪伯彦】(1071-1141)南宋大臣。字廷俊。祁门县城人。汪伯彦于1103年考中进士,初任河北成安县主簿。1126年,宋钦宗召见时,汪伯彦献《河北边防十策》,被提升为龙图阁直学士、相州知州。同年冬天,康王赵构出使金国,在磁州遇险,由汪伯彦派兵解围。不久,康王奉旨设立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委任汪伯彦为副元帅,并采纳其计策,率兵驻扎在商丘县(时称南京)。金兵逼近京城汴梁时,副元帅宗泽主张立即起且康王所部军马抵抗,汪伯彦以金人志在通和为名加以拦阻,致使防卫失当,京城陷入敌手,徽宗和钦宗成了金人的俘虏,北宋因此而灭亡。1127年,康王在商丘即帝位,是为宋高宗,汪伯彦升任知枢密院事、右仆射等职,同另一议和派领袖人物黄潜善把持相位,不谋战守之策,一味主张南逃。1129年,临时首都扬州夫陷,汪伯彦被免职,贬居永州。1131年复职,任江东安抚使。1134年再次免职。1139年,在秦桧支持下复任宣州知州。后献《中兴日历》5卷给高宗,升为保信军节度使。1141年卒于家乡。著作有《汪伯彦文集》30卷、《春秋大义》10卷等。
【胡舜陟】(1083-1143)南宋官员、抗金名将。字汝明,号三山老人。绩溪县人。胡舜陟1109年考中进士,任州县长官。南宋初年,被宋钦宗提拔为殿中侍御史。宋高宗即位后,因为弹劾权相,被排挤出首都,出任庐州知州。在处于前线位置的淮西,胡舜陟修筑城池,练兵备战,使人心初定,并招降刘文舜部万余人,大大增强了防宋力量,同来势汹汹的金兵展开了顽强的斗争,金兵一时望而却步。以后,胡江等地知府,因被御只中丞诬告为"凶暴倾险"而罢官。再次启用任广西经略后,又被同僚吕源诬告"受金盗马"而入狱,一向憎恨他的秦桧觉得时机已到,特派亲信到狱中审讯,将他逼殆在狱中。胡舜陟死后,朝野群情汹汹,高宗被迫责令秦桧翻案,并将秦桧的两名亲信送到吏部接受查处。有《胡少师总集》6卷传世。《宋史》有胡舜陟传。
【程珌】(1165-1242)南宋大臣、学者。字怀古,号洺水遗民。休宁县汊口乡人。程珌幼年聪慧异常,10岁时曾写有《咏冰》一诗,中有奇句"莫言此物浑无用,曾向滹沱渡汉兵",一时广为传播。1193年中进士,历任秘书省著作郎、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福建安抚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被封为新安郡侯。程珌知识渊博,文章以儒学理论为宗旨,风格雅健,蕴意情深。闲暇时喜爱作小词,同一代词宗辛弃疾时有来往,撰有《洺水词》1卷。程珌书法造诣也较高,齐云山上今天仍存有他手书"云岩"两字的摩刻。主要著作有:《洺水集》60卷、《内外制类稿》30卷。
【程元凤】(1199-1268)南宋大臣。字申甫。歙县人。程元凤出生于书香门弟,精通诗词,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1228年,程元凤考中进士,被子任江陵府教授,以后历任太学博士、宗学博士、秘书丞、著作郎、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以忠诚正直著称。1256年前后,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提出"进贤、爱民、备边、守法、谨微,审令"12字方针作为施政纲领,并亲自从全国挑选了数十名德才兼备的人士,推荐给朝廷加以重用。正当程元凤施展政治才华的时侯,投机者丁大全上书皇帝诬告左丞相,期望取而代之,程元凤对此感到失望,又羞与丁大全为伍,提了辞职要求,皇帝对此感到棘手,放弃了提拔丁大全的打算,并加封程元凤为新安郡公。晚年,程元凤被授少傅等职,并进封为吉国公,但因与奸相贾似道冲突,于1268年以少保、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归隐于黄山,黄山名景丞相源即由此而得名。著有《讷斋文集》。《宋史》有程元凤传。
【朱升】(1299-1370)元末明初著名学者、政治家。字允升。休宁县迴溪村人。朱升年青时拜同郡陈栎为师,1341年中举后,任池州路学政。不久,避乱弃官,归隐歙县石门山,聚众讲学,教化乡里,时人称为"枫林先生"。1357年,朱元璋攻克徽州后访求贤才,朱升得大将邓愈引荐而被召,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九字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受到朱元璋的高度赏识,授中书咨议一职,成为朱元璋的主要谋臣之一。1358年,朱升在故里建楼,朱元璋亲题"梅花初月"楼名,以示恩宠。1367年授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1368年,升任翰林学士。明初封诰、诏令、礼乐制度大多由朱升执笔撰写,深受器重。1369年,朱升对明初的政治迫害浪潮隐有所察,以老迈和祭扫祖茔为名辞官隐退,并固辞皇帝所赐的爵位和封地。1370年,朱升病逝于故乡。朱升治学宗法程朱,尤擅经学,于《五经》皆有旁注。据《皖人书录》所载,朱升著作存目12种,有《枫林集》10卷、《周易旁注前图》2卷等数种传世。《明史》有朱升传。
【朱同】(1336-1385)明初政治家、文艺家。字大同。号朱陈村民,又号紫阳山樵。休宁县迴溪村人,朱升之子。朱同光年时随父隐居山林,1377年中举,任徽州府儒学教授,编修《新安志》10卷。后举"明经"入东宫为官,并任礼部侍郎。朱同家学渊厚,具文才武略,又擅长书画,时称"三绝"。朱同1377曾书有《寿春堂记》,朱元璋长子朱标(懿文太子)十分喜爱,引为僚属。后因遭人诬告,被朱元璋赐死。朱同文法先秦、诗宗盛唐,有《覆瓿集》8卷传世。
【商辂】(1414--1486)明代著名政治家。字弘载,号素庵。淳安县里商村人。1445年进士。历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官至兵部、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1449年"士木之变"后,反对南迁,主张抵抗瓦刺。英宗复辟后革职,居家10年,赋诗自娱,讲学于庐山白鹿洞书院、铅山鹅湖书院。宪宗时复起用,在内阁10年,以汪直专权,辞归故里。居家10年而卒,赠太傅,谥文毅。商辂工书诗,长文史。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庶山笔尘》、《宋元通鉴纲目》等。后人为纪念商辂,分别在北京、杭州、严州、淳安建三元坊。
【胡宗宪】(?-1565)明代大臣、著名军事家。字汝贞,号梅林。绩溪县人。胡宗宪1538年考中进士,初任山东益都县知和浙江余姚县知县。1555年升任浙江巡按使时,正逢徐海等人导引倭寇大举入侵,他在嘉兴设计对敌,用毒酒毒杀倭寇数百,一时名声大振。不久,胡宗宪升总督官职,主持东南沿海抗倭事务,他一方面任用名将戚继光和俞有猷等人,操练新军,提高部队战斗力;另一方面深入调查海盗集团内部弱点,采用离间和诱降计策,擒杀了海盗首领王直、徐海、陈东等人,倭患一时大为减轻。晚年,胡宗宪官至兵部尚书,加少保头衔。胡宗宪一生虽然功勋卓著,但为人贪婪,常搜刮民财;加上附和权臣严嵩父子,气节不足,因而严嵩垮台后,被朝臣弹劾入狱而死。胡宗宪著有《筹海图编》13卷、《海防图论》1卷、《武略神机火药》2卷、《日本国志》40卷,都与抗击海盗和国防有关。《明史》有胡宗宪传。
【许国】(1527-1596)明代著名政治家。字维桢,号颍阳。歙县人。许国早年在家乡以教授蒙馆为主,以后科学考试一路顺风,先中乡试第一名,紧接着在1565年,考取进士,踏入仕途。许国一生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由于他为官沉稳谨慎、忠诚练达,因而颇受皇帝宠信。隆庆年间,朝廷特赐一品朝服出使朝鲜,他在异邦小国拒收援例所奉馈礼,朝鲜国专门勒碑铭以记。明神宗继位后,初任右赞善,专门教授太子,并充任讲经论政的日讲官,由于位近帝王,他的才华很快得到皇帝的肯定,御笔亲书"责难陈善"赐赠。1583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1584年,因平定云南边乱决策得当,晋升少保,授武英殿大学士,成为仅次于首辅的内阁第二重臣。同年,神宗特批许国生前在家乡营建记载功绩的石坊一座,并两次驳回他自请免建的上疏,加批"毋得固辞"四字,以表彰他"协忠运筹,茂著劳绩",这就是今天仍存的歙县许国石坊的由来。许国诗文造诣较高,作品浑厚典雅,一代文宗王世贞等人评价很高。著有《许文穆公集》16卷。《明史》有许国传。
【毕锵】(1517-1608)明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字延鸣,号松坡。石台县命舒泉乡人。毕锵自幼聪颖好学,"善记诵,爱春秋,通四传,不唯一家"。1544年中进士,任刑部广东司主事、湖广布政同左布政使等职。明神宗万历初年,毕锵因与首辅张居正见不合,辞官返乡。张居正去世后,毕锵东山再坡,历任刻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成为神宗朝后期的显宦。1586年,他因年老多病辞官。返回石台故里后,""二十余载,以恭主节俭表正乡闾,并且"服御不习轻肥,耳目不暇声色。割名田,畀学官、赡士之贫者",成为教化地方的乡绅楷模。1608年,毕锵去世,神宗特赠太子太保头衔以示旌表。著有《偃松集》。
【范涞】(约1560-1610)政治家。字原易,号唏阳。屯溪区林塘村人。1574年进士。任江西南城知县期间,劝农兴学,善政毕举。时有益王府中人在大街上白日行凶,致人死命。他不畏权贵,勒令交出凶手,以正法典。后升为南昌知府,一如既往,力行惠政,荐贤任能。1594年,就任浙江按察司副使,提典刑狱。瞻仰岳飞墓地,见前都反映挥李隆所铸秦桧、王氏和万俟芮三座像,被游人愤情击碎。遂以生铁重铸,并增张俊跪像。1602年,升任浙江布政使,重返杭州,又见王氏、张俊跪像被击碎,再次自取薪俸,补充跪像。范涞著作颇丰,有《休宁理学先贤传》、《唏阳文集》、《范子咙言》、《两浙海防尖考续编》等传世。
【金声】(1598-1645)明末抗清义军首领。一名子骏,字正希,号赤壁。休宁县瓯山村人。金声少年时代随商人父亲客居湖北读书,1628年,以《廷试策》得到崇祯皇帝激赏,升任御史、监军。清军进逼北京时,金声上书建议破格用人御敌,未被采纳,于是托病辞职返乡,广集乡勇,在城西凤山一带习射演射,并讲学于还古书院。弘光不朝廷曾任命他为左佥都御史,徐光启也曾推荐过他主持历书修订,他都坚辞不就。清军攻陷南京,金声同门生江天一率众在故乡起兵抗清,在江南一带产生了较大影响,当年,在福州称帝的唐王加封他为兵部右侍郎塑料都察院右都御史。此后,金声以"杀虏者昌,降虏者亡"为行动纲领总督诸路义军,连克旌德、宁国、宣城和泾县等地,一时声威大震。1645年月,清军大队围攻徽州诸县,金声率部坚宋入徽通道绩溪县丛山关险隘,后因汉奸黄澍使诈而被俘。12月,金声痛斥清朝劝降使者洪承畴(同年进士)后,于南京通济门外从容赴死。金声治学严谨,文风雄秀奥衍,著有《金太史集》9卷等。《明史》有金声传。近人陈垣撰有《休宁金声传》。
【江天一】(1602-1645)明末抗清义军首领。字文石,号淳初。歙县江村人。江天一为人耿直,崇尚气节,他从小刻苦读书,但仕途淹蹇,36岁考中秀才,以后则屡试不第。江天一对此并不耿耿于怀,他在功名未就、家境困苦的情形下依然孜孜不倦,并拜名学者金声为师,成为当地很有名的一位学者。1644年,清兵南下,南京失陷,江天一随金声一起起兵搞清,分兵扼宋山隘。由于寡不敌众,不久,义军败退绩溪,准备死守丛山关,但因明御史黄澍绛清后助清军进攻,义军后路被断。金声考虑江天一有老母,劝他潜逃,他回答道:"天一同公起兵,可不同公殉义乎?"于是,师生一同被清军解往南京,同年10月8日,两人在拒斥洪承畴的劝降后,被杀害于南京通济门外。有《江止庵遗集》8卷传世。
【汪由教】(1692-1758)清代名臣,文学家。字师茗,号谨堂,又号松泉居士。休宁县溪口镇人。汪由敦少年时代即以读书过目不忘享誉东南,1724年,以二甲第一名考中进士,旋授翰林院编修。因才学杰出、为人典重、办事干练,为继任的乾隆皇帝所赏识,官位屡屡升迁,直至太子太傅、军机大臣、吏部尚书。乾隆皇帝评为:"老诚端恪,敏练安详,学问渊醇",每出京巡金川之乱,谕旨都出自汪氏之手,并任命由敦为《平定金川方略》副总裁和《平定准噶尔方略》总裁,堪抵深得宠信。汪由敦在治学上以渊博著称,曾参与纂修《大清一统志》和《盛京通志》。在文学方面,江氏承韩欧文凤、乐府诗风,有《松泉文集》26卷传世。汪由敦又是清前期有一定影响的书法家,收体端秀醇正,有《时晴斋帖》10卷,为乾隆特命属下勒石的摹本。汪由敦去世后,乾隆亲临祭奠,赐陀罗被以殓,当时人称:大臣礼遇之隆,近罕其比。墓葬今在溪口木干村。
【曹文埴】(1736-1798)清代名臣。字近薇,号竹虚。歙县雄村人。曹文埴出生于盐商之家,1760年年方25岁时,以传胪的优异成绩入仕。历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左副都御只、顺天府尹、户部尚书等职。曹文埴长期在京为官,以办事干练、不徇私情著称,曾奉命查办潍县和北京疑案,典视广东、视学江西和浙江,保奏浙江省会试院新建12个考棚,政绩较著。雄村曹氏是落脚扬州的大盐商,经常承办差务,颇能迎合皇帝心理,而且对漕运也很熟悉。乾隆南巡多次路过扬州,加深了对曹家的信任感,曹文埴母亲80寿辰和90寿辰时,乾隆都亲写匾额和诗文赐赠。曹文埴一生对学术研讨也有一定兴趣,1773年被任命为《四库全书》总裁之一,并在家乡主持重建紫阳书院。主要著述有:《石鼓砚斋文钞》20卷、《石鼓砚斋诗钞》32卷、《石鼓砚斋试帖》2卷、《直庐集》8卷。《清史稿》有曹文埴传。
【曹振镛】(1755-1835)清代名臣。字俪笙,号怿嘉。歙县雄村人。曹振镛是户部尚书曹文埴的儿子,从小经受了严格的儒家正统训练,1781年考中进士,成为大学士翁方纲的得意门生,并入翰林院任编修。1792年升任河南学政。曹振镛言谈举止不离典训之规,在朝又以谨之慎微著称,因而颇受乾隆皇帝宠信,认为他典重可倚。嘉庆皇帝登基后,曹振镛的职位屡屡升迁,历任湖北乡试正考言、礼部侍郎、工部尚书、吏部尚书、顺天乡试正考官、会试正考官、翰林院掌院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可谓一路顺风。嘉庆皇帝外出巡视时,曹振镛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总理国务,代君三月,在民间留下了"宰相代代有,代君世间无"的佳话。道光皇帝继拉,曹振镛再拜式英殿大学士,兼上书房总师傅,并特别恩赐银两,给他在京城内建造府邸。1835年逝世,道光皇帝亲临其丧,并下诏褒恤,确实称得上荣极一时了。曹振镛前后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主持乡试和会试四次,办事严肃认真,严于挑剔微疵,对当时的朝廷风尚有一定影响。曹振镛著有《话云轩咏史诗》2卷,辑《宋四六选》24卷,参与合编了《全唐文》、《平定回疆剿擒逆裔方略》等书。《清史稿》有曹振镛传。
【王茂荫】(1798-1865)清代财政专家。字椿年,又字子怀。歙县人。王茂荫于1832年考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御史、户部右侍郎、左副都御史、工部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职务。王茂荫任京官前后达30年,不携眷属随任,一人独居歙县会馆,以两袖清风,直言敢谏闻名。1864年,因为母亲去世离职返乡,1865年在家乡病逝。王茂荫是一位非常有见解的财政专家,他曾在户部任职多年,并主管过钱法堂事务,因而对币制改革一直非常关注,能够针对不同的社会财政状态,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缓解财政危机的方法。1851年,王茂荫献《条议钞法折》,建议发行由银号出资代行政府兑现责任的丝织钞币,被朝廷否决。1853年又两上条疏清改币制,均遭驳回。他提出的兑现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的主张,反对铸造当百和当千等项大钱的主张,对保持社会稳定,遏制通货膨胀有一定作用。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官能定钱之值,而不能限物之值,钱当千,民不敢以为百;物值百,民不难以为千。"对行价规律和货币投放之间的关系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但是,王茂荫的这些建议,遭到急于填充国库的咸丰皇帝"严行申饬",并被调离户部岗位。王茂荫的货币改革方案,被帝俄使节写进《帝俄驻北京公使馆关于中国的著述》里。马克思在其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附注中也提到了这件事。王茂荫著述不多,有《王侍郎奏议》10卷及《皖省褒忠录》传世。《清史稿》有王茂荫传。
【崔国因】(1831-?)清晚期学者、外交家。字惠人。黄山区甘棠镇人。崔国因幼年家境贫寒,但他勤苦聪颖的学习状态给族人们以好感,在族人的资助下一步步完成了早期教育。青年时代,崔国因曾考取过秀才,此后,因生活所迫,离乡谋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以进入安庆李鸿章府中任塾师,得到了李鸿章的赏识,仕途开始转向光明。1870年中举,1871年进士及第,任翰林院侍读兼国史编修。1889年3月起,相继担任驻美国、日斯巴尼亚(今西班牙)和秘鲁的外交官员。1892年底任满回国后,弃官从商,寓居芜湖,以后详情不得而知。崔国因在海外任职期间,注意体察异域国情,撰写了《出使美日秘三国日记》16卷,是近代中外交流的宝贵资料。崔国因对黄山感情很深,"恋恋于此山四十余载",曾捐献千金,在黄山狮子林建"狮林精舍",周肇祥《南游日记》评为:"生平吝啬,而能捐金建舍,与黄山当有夙缘。"
【江峰青】近代社会活动家。字湘岚,号襄楠。婺源县人。1886年中进士。由浙江省嘉善县知县累官至道员、大学士,1902年大学士孙家鼐奏保经济特科第一,户部右侍郎李昭炜亦专折奏保。1903年召试钦取优等,礼部尚书葛宝华又专折奏保硕学通儒第一。宣统间任江西省审判厅丞,授一品封典。民国初奉母命还乡,被公举为安徽省议会议员,并任本县紫阳学社社长兼商、农、教育会会长等职。曾总纂民国庚申《婺源县志》。江峰青为官较开明,有政声。光绪间,新淦县天主教徒在法国天主教士梅望罄和美国耶稣教士列格思挑唆下,聚众斗殴;他负责审理此案时,愤于以往教堂询外人之情,不恤冤累百姓,乃循情公断,以申张正义,并著《金川教案述略》一书以正是非。江峰青能诗善画,曾为扬州二十四桥题写橙联,联句为:"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萧声何处,有风吹到月三更。"一时传诵甚广。画作笔墨超逸,画品较高。
【程家怪】(1874一1914)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先驱。字韵荪,又字下斋。休宁县汊口村人。程家怪出身于士绅之家,19岁考入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初习维新之学。1899年,由书院选送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农科。1903年,发起组织军国民教育会,并一度回国策动武装起义,事泄,被两湖书院除名,并遭通缉。1905年6月,同宋教仁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任总编辑一职,为鼓吹民主革命、联络革命力量不遗余力。同年7月,参加同盟会成立大会,被推举为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七人章程起草小组成员,不久,又担任同盟会外务科长。1906年应京师大学堂之聘回国,任农科教授,以讲学名义宣传三民主义思想,并利用某些上层关系筹措经费,掩护和营救革命党人,成为京津地区同盟会的中坚人物。辛亥革命以后,程家怪回到家乡,任安徽军政府高等顾问,准备将主要精力放在读书著书上。1913年,袁世凯篡权复辟,程家怪高擎反袁旗帜,在《国风日报》发表《袁世凯皇帝梦》一文,并秘密入京策划倒袁活动,不幸事泄被捕,于1914年9月23日遇害。墓地在休宁县东临溪镇竹林村。
【汪汉溪】(1874一1924)旧中国报人。字龙标,婺源县人。毕业于梅溪书院,曾考中秀才。先后任松江塔山司巡检、浦东总巡等职,上级衙门重案,多委审判。在上海南洋公学任总务时,得到公学监督福开森的赏识,1899年福开森购进《新闻报》后,聘其入该报社,任总经理兼董事。汪汉溪对该报的经营管理和业务工作曾进行重要改革,提出"经济自立"为报纸宗旨,确定以商界为主要发行对象,标榜"无偏无党",注意迎合市民兴趣,使《新闻报》在上海销数超过历史悠久的《申报》。逝世后,其子汪伯奇继任该报总经理职务。
【汪大燮】(1859一1929)近代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字伯棠。原籍黟县宏村乡。汪大燮出生于浙江杭州市,1889年中举人,历任内阁中书、侍读、户部郎中、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等职,以办事谨慎练达、善于处理外交事务著称。1902年,任留日学生总监督。1903年任外务部左参议,此后担任过驻英国和日本的使节。1913年回国后,先后任教育总长、平政院院长、参议院副院长、交通总长、外交总长、外交委员会委员长。1919年,英、美、日等国在巴黎和会上拒斥中国代表要求,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省的特权,北洋政府屈于压力,密令中国代表签字。汪大燮获知这一消息后,秘告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并商定由蔡元培在北大揭出这一机密,并于5月4日举行示威游行,促成了"五·四运动"的爆发。1922年,汪大樊出任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职务,主持了收回德国和日本强占的胶洲湾的有关文件的签署仪式。晚年,汪大燮致力于平民教育和红十字会的工作,为民众福利奔波不息。
【徐谦】(1871-1940)现代著名法学家、政治活动家。字季龙,晚年自署黄山樵客。歙县徐村人。徐谦1904年应试及第,成为进士,进入翰林院仕学馆攻读法律。1907年毕业以后,先后任翰林院编修和法部参事职务,主持制订全国的新式法律。1908年任京师地方审判厅厅长、京师高等审判厅检查长。1910年,徐谦同许世英赴华盛顿参加国际司法会议,并考察了英、法、德、俄等国的司法制度。1912年3月,任司法部次长。1913年4月27日,发表名文《布告国民》,鼓吹武装反袁。此后去上海,加入了基督教圣公会,并发起组建全国基督教救国会。1917年南下广州,任孙中山广州军政府秘书长。1919年以观察员资格参加巴黎和会,回国后,被聘为天津《益世报》主编。1921年,任孙中山政府最高法院院长。1923年任岭南大学文学系主任,并创办了《评议日报》。同年,应冯玉祥之聘进京,任中俄庚款委员会主席,同李大钊成为战友。1926年随冯玉祥访问苏联,回国后,任国民党中央执委兼司法部长。1927年3月国民党召开二届三中全会,徐谦当选为中央常委和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武汉政变"发生后,徐谦受到汪蒋两派的排挤,被迫辞去一切职务,寓居香港,重开律师生涯。抗日战争爆发时,他怀着一腔救国热情回到内地,任国防委员会委员。1939年9月26日病逝于香港。徐谦一生为中国现代司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竭心尽力,贡献颇大,主要著述有:《民法总论》、《刑法丛编》、《劳资合一》、《徐季龙先生遗诗》等。
【江炜】(1877一1950)现代学者、社会活动家。原名开炜,字彤侯,晚年号蜷翁。歙县县城人。江炜早年求学于紫阳书院和江南格致书院,毕业后从事中学教育工作,与陈独秀等人时相过从。以后游学日本,成为同盟会成员。回国后,历任安徽省教育司长、厅长、省通志馆馆长、省参议会参议长等职,是民国前期省内知名的开明人士。抗日战争爆发后,江炜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影响力,协助中央党员周松甫等人创建了皖南民众动员委员会,并充满热情地投身其中,在皖南各县建立了各类抗战协会和宣传团队,推动了地方的民主抗日运动,受到新四军军长叶挺和政委项英的赞许。1949年4月屯溪解放前夕,江炜在多次拒绝赴台港的邀请之后,积极促成了国民党屯溪守备司令方师岳投城,为人民解放军和平进城奠定的基础。江炜曾主持编纂《安徽通志》。
【汪孟邹】(1878-1953)现代出版家。一名邦伊。绩溪县城人。汪孟邹早年就学于汪南陆师学堂,毕业后,于1903年在芜湖创办科学图书社,这是安徽省第一家集发行与出版印制为一体的新式书店,经营与新文化有关的书刊,并印制发行陈独秀负责编辑的《安徽俗话报》,对新文化观念在安徽的传播作出了较大贡献。1913年,汪孟邹接受陈独秀的意见,走出安徽,前往东南政治文化中心上海创办了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亚东图书馆。亚东图书馆主要出版和经营北大教师的书稿,如《尝试集》、《胡适文存》、《吴虞文录》等,并发行《建设》、《少年中国》、《新潮》等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思想阵地之一。"五·四"新潮过后,亚东图书馆出版了一系列革命文艺作品,如蒋光慈的小说,等等。此外,汪原放标点的《水浒》、《西游记》和《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也由亚东出版推向全国,在民众中影响很大。汪孟邹的一生为中国现代学术著作的出版不遗余力,陶行知赞扬他"赈济了20年的学术饥荒"。
【全慰农】(1882一1955)现代实业家、爱国民主人士。原名猷澍,晚号眇翁。休宁县瓯山村人。金慰农1899年中秀才,第二年进入保定高等师范,结识了爱国壮士吴樾等人,并参与反清排满的武装活动。1903年赴美国留学,毕业于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工学院。1911年回国后,任《民立报》、《英文大陆报》、"神州编译社"于主编,并出任过殖边银行上海和东三省分行经理、华仪商业银行总经理、国务院秘书等职。北伐胜利后回安徽任安庆市政筹备处处长,主持建造了"吴樾街"。后因力倡"皖人治皖",被军阀陈调元关押10个月。获释后,金慰农历任湖北电政管理局局长、芜湖工务局局长、芜屯路督修专员、黄山建设委员会驻山办事处主任、皖南民众动员委员会副主任、皖南食盐调剂处主任,为开发徽州和建设徽州作出了较大贡献、金慰农为人正直敢言、嫉恶如仇,因而劣绅畏之如虎,称为"金疯子",但在地方上威望较高。 1949年以后,金慰农任安徽省第一届人大特邀代表、省政协委员、省文史馆馆员。
【柯庆施】(1902一1965)现代政治家。一名孜史,学名尚惠。歙县水竹坑村人。柯庆施少年时期就学于安徽省立第二师范(今休宁中学),1920年进入上海外国语学社主修俄文,在学习期间,先后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1923年,受团中央委派到安庆从事组织工作。1926年,受中共中央派遣出任国民党安徽省党部秘书长。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历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河北省委前委书记兼组织部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柯庆施奉命回到延安,担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曾担任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财委副主任和石家庄市市长。1949年以后,历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南京市市长、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市长、华东局第一书记、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1956年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以后又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65年4月9日在成都去世。
【贼我】(1895一1973)现代军事家、政治家。原名光祖,字孝捆。雄德县大礼村人。戴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早年担任过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团长和第十一军的师长。"一二八"事变发生时,任上海淤沪警备司令,是漱沪抗日名将之一。1933年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烈和军长蔡廷锗联合李济深、陈铭枢等发动"福建事变",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戴戴任兴泉省(时将福建划为四省)省长,失败后被迫流亡香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戴就回国就任国民党第三战区中将参谋,1938年兼任国民党皖南行署主任(驻屯溪),兼任第三战区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皖南办事处主任,对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促成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了贡献,对稳走皖南局势,整顿社会秩序也起了积极作用。1949年以后,戴就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体委主任、副省长及民革安徽省委主任委员等职。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