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婺源旅游攻略尽在婺源人家网> 徽州文化> 浏览文章
宰相故里-续91
0 来源:凤凰卫视 作者:北风 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04年02月19日

《寻找远去的家园》续篇九十一
——宰相故里


徽商们通过长途贩运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又通过官商结合获得垄断利润而暴富,但富而不贵的结果却让人沮丧,于是有的家族在致富后须让子弟埋头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一旦一人得, 便全族鸡犬升天,连村落的规模和宅第的高大也雄视一方,这样典型的成功范例,便是歙县雄村的曹氏。
雄村在歙县城南15公里,全村为曹姓,目前是一个上千人的镇级村落。雄村村口矗立着一座“四世一品”的曹氏功德牌坊,骄傲地向世人夸耀雄村曹氏往日的历史荣耀,并告诉游人宰相故里到了。

(采访实录)
雄村村民:曹文植25岁考中第四名进士,他做过四个部的副部长,刑部侍郎,就是司法部副部长;兵部侍郎,就是国防部副部长;工部侍郎,就是建设部副部长;户部侍郎,就是财政部副部长;兼顺天府府尹,后来升到户部尚书。因为我们徽州这个地方人多地少,不是经商就是读书,这是两条出路嘛,我们曹家原来是大盐商嘛,做生意发了财了,就培养子女读书,然后考中科举了。

渐江是新安江的支流之一,由四条溪水汇流而成,蜿蜒曲折,清澈逶迤,两岸翠荫绵延,点缀着许多村落。雄村就坐落在渐江之畔,或许是得山川灵气之助,雄村历史上出过不少人物,除了“父子尚书”的曹文植和曹振镛,还有诗人曹学诗,篆刻家曹应钟,出现过“同科五进士 一朝三学政”的科举奇迹。

(采访实录)
曹谨(雄村村民):曹家能够出了这么多的人才,什么道理呢?一方面呢,是曹家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呢,就是请了许多有名的人到这里来讲学;第三个原因,就是曹家对于秀才到南京,那个时候没安徽省的,到南京去考(学),由农会出面,还要资助他三十六吊钱的盘费,这样子解决了经济难关,所以穷苦的人家也都能够读书上学;同时还在名誉上给他奖励,凡是有功于国,有德于民,有惠于乡里这种人,经过曹家评议之后,准许他把牌位上到那个祠堂里面,然后刻上一个名字,给他一定的荣誉呀。

王鲁湘:在中国传统的古代社会里,在人生中所谓最大的成功其实是读书做官,为什么呢?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以官僚为本的社会,做了官以后他可以得到一切,因为政治资本可以转化成其他的一切的资本。因此,如果说我对子弟进行投资的话,首选的还是读书做官,因为读书做官,可以一人得道,然后鸡犬升天,他可以通过权力与金钱的结合,官商的结合、联姻,然后获得这样一种财富。

在徽州许多偏僻的山村都可以见到几位很有学问文质彬彬的老农,从他们身上依稀可见当年徽州文化的遗泽。正是从他们身上,人们看到了“东南邹鲁”重文兴教的遗风古韵。雄村的曹谨老人现在已不务农了,他最热心的事情就是收集和整理乡邦文物,复苏远去的历史记忆。重文兴教是雄村曹氏发达的原因,竹山书院就是曹氏家族会文讲学的场所,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正值曹氏家族的鼎盛时期,刻于书院的“文会条约”石碑,约定不许把书院挪作它用,子弟必须到这里读书。竹山书院解放后改为小学,现已荒废,曹谨老人每次到此都不免唏嘘伤感。

(采访实录)
曹谨(雄村村民):这里原来没有门的,这个在窗子里面看的,看什么呢?看竹子的,这(过去)是个竹园,学校到这里来后,把它改成一个厨房了,把竹子砍掉了。这个楼原来三面都有靠背椅,都是学校在这里把它改成这个样子。这个叫做百花头上楼,考中了举人,考中了进士,回到家乡来,书院里摆酒给他们贺喜。

竹山书院当年的清旷景象,如今只能从侥幸保存下来的《清旷赋》吊屏和匾额中去想象和追忆了。文昌阁寄托着曹氏家族的殷殷期盼,衷心希望在文曲星的保佑下,族中子弟个个读书上进,科场得意。

(采访实录)
李宗瑶:这桂树是怎么回事呀?
曹谨(雄村村民):从前曹家规定,凡是考中了举人,才准许栽一棵桂花(树),以显示他的荣耀啊,这是对文人的一种鼓励。原来有五十二棵,可是现在不搞这一套了,那么考大学的就不时兴(种桂树)了。

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在竹山书院内种植桂树的传统也被抛弃了。

(采访实录)
曹谨(雄村村民):空了,都空了,本来这里有几百亩田每年足够修理,给学校(书院)老师的待遇,凡是有考试的,拿来给他们做盘缠。这样子用的,当年讲呢,它设计得非常地好,想得非常地周密,可是田没有了,没有来源了,只好看着它倒啊,要是再过三十年呀,我看这一点东西都要倒掉了。

雄村曹氏家族曾经拥有过的荣华富贵早已成为过眼烟云,但他们既富且贵的家族理想,却仍然是深藏在一些中国人心底的梦。

文章点评
网站服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加入我们- 互联网机遇-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