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婺源旅游攻略尽在婺源人家网> 行游天下> 浏览文章
情迷屯溪老街印象
0 来源:新华论坛 作者:黄山绿茶 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28日

长一千余米,宽不过七米的屯溪老街可谓名扬四海。据介绍,屯溪老街起于宋代,是目前中国保存完整的具有宋、明、清时代建筑风格的步行商业街,被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现在,屯溪老街作为“国家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每年吸引了近600万的国内外游客。

我第一次去屯溪的时间已经记不清楚了,屯溪街密集紧凑的商店里或是日杂百货,或是家用电器,或是衣着鞋帽,或是点心小吃,与歙县解放街的店面并没有明显的分别。戴着红袖套的执勤人员站在街上劝阻行人不要骑车过街的情景也与歙县解放街的情景很相似。屯溪街其实就是现在的老街,那时似乎没有老街的叫法,人们习惯称她为屯溪街。 

第二次去老街是1988年,那是参加自学考试后去老街闲逛。后来,每次到屯溪都要趁机逛老街,老街经济可口的炒面或水饺是我喜欢的餐食。街上不断增多的古玩字画店、歙砚徽墨店以及古色古香的金字招牌,让老街显得幽深而超凡脱俗,处处荡漾着浓浓的文化韵味,古朴典雅、空灵悠远的老街给我的自学生涯增添了情趣。

老街西起镇海桥,北靠华山,南临新安江,东边入口处牌楼矗立,走势与新安江平行。中间有三条比老街街面略宽的横道直通山水,同时将老街分成四段八区,还有数条很窄的小巷增添了老街的神秘色彩。人在街上,走在石板铺就的街面上观赏,单就布局而言,就有许多的想象空间。镇海桥就是屯溪老大桥,架在横江河的尾部,站在老桥看下游,三江口近在咫尺。横江和率水二河汇聚后称新安江,人们把这汇聚点称为三江口,也就是一段宽阔的水面。老街与三江口的巧妙组合,引发了无数人的赞叹:“屯溪美,屯溪美,一半是街,一半是水”。 

后来的很长时间,我一直没有再去过老街。2001年5月江泽民视察屯溪老街的报道激起了我想去老街的情绪,终因各种原因迟迟没有行动。2002年听到老街旅游的经营权被一家企业买断的消息,想去老街的念头再也无法抑制。一天,我专程去屯溪老街游玩,看到的老街比记忆里的老街要亮丽得多。小青瓦,马头墙,雕花木窗,砖刻门楼,旧木具,土特产,古玩字画,文房四宝,老街的徽派建筑与特色旅游产品相结合,在现代化楼房鳞次栉比的城市中更加凸现古色古香的风韵。

近二年,去老街的次数多了,也深刻地感受着老街的变化:不变的店铺里是流动的老板,古色的老街迎接着现代消费者。渐渐之中,外地来老街经营的老板多了,坐店卖艺的文化人多了,旅游商品的种类多了。不久前路过老街,突然发现新开了一家蓝印花布店,望着那些高洁素朴的东西站立良久,不禁联想到老街的玉器店,这蓝印花布是老街下一个可能的流行色吗?

去的次数多了,对她的认识逐渐深化,也更多地了解到她的真实历史。明以前屯溪的商业中心在黎阳、西镇一带,明嘉靖15年镇海桥建成,商业活动逐渐向东发展,所以有“明清的屯溪,唐宋的黎阳”之说。黎阳、西镇一带是横江与率水二河之间的三角形沙洲地带,从沙洲过老桥就是屯溪老街。1929年,朱富润(又名朱老五)带领一百多人来到屯溪,向屯溪商团要枪要钱未成,一气之下,将屯溪商会会长汪德光的“德厚昌”南货店浇上煤油,然后放火烧房,大火烧了几天几夜,老街的店铺惨遭焚毁。屯溪为此有民谣说:屯溪浇得苦,害在朱老五,屯溪浇得光,祸起汪德光。据说,重建工作花了四年多,新建建筑基本保持原来的风貌,但街道比原来拓宽了一倍。1939年7月22日,日本将两枚燃烧弹投下屯溪西镇街,繁华的西镇街化为灰烬。为了汲取火烧连营的教训,在时任安徽省皖南行署主任、“一.二八”淞沪抗日名将戴戟将军的鼎力支持下,屯溪老街被三条横道分成四段,三条横道分别以民族、民权、民生命名,也就是现在的上马路、中马路和下马路。

显然,屯溪老街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明清老街,更不是宋城。有人说旅游不是考古,何必那么认真?但我看,以假乱真总是不妥的,至少有以下三点坏处,一是无利于徽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试想,“宋城”如此,有必要去乡村看明清村落吗?歙县的“鱼鳞街”就是比屯溪老街更加地道的古代街衢。二是不利于老街本身的旅游业发展。老街的建筑大多没有文物价值,为了提升老街的品位,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造,同时,以老街为依托,扩大“古”建筑群的范围,增加吸引旅客的新亮点。可是,所有这些,在一个沉重的保护话题下,似乎变得很难。当然,新建如旧,布局奇巧不落俗套是另外的问题。三是以讹传讹,不利于徽学的研究和发展。这是无须列举事实的,看看许多研究文章的错误之处就自然可以明白。

1934年春,郁达夫、林语堂等八人“应东南五省周览会之约出发西游;去临安,去于潜,宿东西两天目,出昱岭关,止宿安徽休宁县属屯溪桥上,为屯浦桥下浮家之客”,郁达夫在《屯溪夜泊记》中写道:“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当时的屯溪街市萧条,外地游人找住宿的地方都困难。郁达夫的佳作却让人回味无穷,这无愧于徽州山水的奇丽。

游客来老街自然不是考古,最多购买一二本相关的图书、宣传册或者一些音像制品,他们来感受这里的视觉冲击,欣赏“一半街巷一半水”的美景,或许再捎带一些旅游纪念品。我喜欢老街;淡雅古朴的街面,不同肤色的人流,没有行车的闲适,或雅或俗的文化氛围。  

断肠春色似扬州
  
  古时屯溪美到何等程度,我没有见到。只在古书上看到"屯浦归帆"是休宁八景之一,想必当时是帆樯如云。著名散文家吴象是休宁上商人,老家离屯溪只有十五里路。他在回忆七十年前屯溪印象时说:"在我童稚的心中,世界上再没有比屯溪更好的地方了"。
  
  l934年5月,著名作家郁达夫浪游到屯溪,曾在新安江边夜泊。尽管当时屯溪遭土匪朱老五火烧后,墙倒屋摧,尚未恢复元气,诗人仍以极大的热情赞美她。他"斜倚着枕头,合着船篷上的雨韵,在朦胧的梦里"写下了游记精品《夜泊屯溪记》。留下了脸炙人口的绝句:"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
  
  屯溪老大桥是屯溪古镇的标志和骄傲。这座古桥建于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老桥巍峨高耸,坚不可摧。桥墩上的分水头,像六把利剑,五百年来劈开了多少狂涛恶浪。笔者在徽工作时,几乎每年七八月间都有山洪暴发。一旦"野马脱缰",下游另一座为"备战备荒"而建造的新大桥就淹没于洪涛之中,全镇军民都在为保卫新大桥而战斗。然而,这座明代老桥,全不要人担心,每次大水过后,依然故我。特别是老大桥至今仍在负重,不仅行人络绎不绝,而且车辆也川流不目站在老大桥上看屯溪,本身就是一首抒情诗。清晨俯看河滩,碧波粼粼,水清见底,河底的鹅卵石和游鱼都可以数得请清楚楚。纵目远看,水埠头边,早起的女人已在江边淘米洗菜、洗衣刷鞋。她们手中的棒槌起起落落,砸得青石板上是一片不绝于耳的啪啪之声,惊醒了古镇的睡梦;夜深人静之时,站在老大桥上远望:古镇灯火阑珊,江水波光粼粼,长天碧空如洗,月色皎洁如银,真是美到了板至。
  
  活动着的《清明上河》
  
  屯溪最令人瞩目的地方当数老街。屯溪老街西起老大桥,东至老街牌坊,全长l273米,宽不过5-8米,全部用麻石铺地。街道两边店铺鳞次栉比,各种仿古的金字招牌琳琅满目,一家接一家的斋、苑、阁、轩,几乎清一色都在卖笔墨纸砚、古玩字画。徜徉其间,使你怀疑他们仿佛都是一个老板开的。

游黄山必先游屯溪老街,已成为近年黄山旅游者的定势。老街的发迹除了因为它位居黄山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黄山空港所在地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电影《小花》在此拍摄,陈冲、刘晓庆、唐国强这三位新星从此升起,一时令人刮目相看。加上时任《安徽日报》徽州记者站站长的鲍杰先生首先在报纸上造势,称它是"宋城、宋街"。引起了人们对这条冷落破败的街道的注意。我在1983年初也写下《屯溪老街巡礼》一文,称它"可与希腊的古街相提并论",第一次喊出了"屯溪老街是一幅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有幸来此的人,不可不逛"。从此被社会和游客认可,并被广泛引用。此后老街客如云来。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十八年过去了。当我重返屯溪听导游讲解老街时,她们竟说:古人称屯溪是宋城、外国专家称老街是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一下子把我拔为"外国专家"。

老街是不是宋城,其实并不要紧。绝大多数游客都不会像考古学家那样苛求它。关键是我们今天仿制的是不是原汁原味的老街。记得在1970年以后,有好几年时间,逛老街都是我的日课。作为一个客居屯溪的外乡人、我从老街上感受到了很多古趣:踏上老街、人们会很自然地感到自己是在欣赏一幅江南小镇的风俗画。那叼着长长竹烟袋的小贩,坐在 高高火桶上的老人,背着山鸡、野兔的猎户,挥着李违板斧般砍刀的屠夫,都使人有山风扑面而来之感。即便是在老街看大出丧吧,也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出丧时打着用篾缆点燃的火把、黑漆漆的棺材头上缚着红毛大公鸡,真是见所未见。每当逢年过节,老街便是屯溪城的游艺场,仗鼓、抬阁、地戏、吊狮……叫人眼花缭乱。

上老街买土特产,对外地人更有吸引力,屯溪街上有一家百年老药房--同德仁,你不必是去抓药,就是在店堂里坐一坐也会感受到杏林古风。假如是在万物复苏的早春时节,老街几乎就要被竹笋压断了,这些毛笋大的竟有十多斤,常常让初到皖南的游人惊讶的叫起来。屯溪是名茶屯绿的产地,选购"绿色金子",也使外乡人十分垂青。甚至连在老街上听屯溪人说话,也叫游人惊奇不已,屯溪人不管长幼,开口就是AHCD(屯溪方言:我不晓得)、直让你以为他们都是学贯中西的语言大师哩。这才是我们应当找寻回来的老街啊。

小巷深处的大师故居,屯溪还有两个非常值得我们去瞻仰的地方:一个是请代著名思想家戴震故居、一个是明代珠算大师程大位故居。
  
戴震故居位于屯溪隆阜,距屯溪老大桥也不过三五里,步行半个小时即可抵达。戴震生于公元1723年,卒于公元l777年。与徽州众多神童截然不同的是,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却是个大器晚成的人。他十岁才会开口说话,四十岁才中举人,五十一岁才被召去当《四库全书》的纂修官。他学识渊博,对于天文、数学、历史、地理都有深刻的研究,精通音韵、文字、训诂学、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故居在隆阜正街一条狭窄幽深的小巷内、是一幢清代民居建筑,濒临横江、对岸翠竹葱笼,远处青山如黛,是一个极好的读书的地方。馆内有戴震塑像、藏有戴震手稿、乾隆手稿、戴震用过的红木桌子和参与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古今图书集成》等文物。四壁悬挂有楚图南、周谷成、王力等当代大师们为纪念馆题写的诗词和楹联。光未然也写有:"小巷深处访戴震,风雨潇潇仰大师。槛外横江流日夜,文星轻轻照屯溪"的诗句。
  
程大位故居位于屯溪的城中村--一上新村。建于明朝正德年间,1986年重新整修开放。故居楼内陈列有程大位塑像、著作等,对面是中国唯一的珠算史料馆。程大位生于公元1533年,卒于公元1606年,自幼喜欢数学。四十岁后潜心研究二十余年,于公元1598年写成巨著《算法统宗》,标志着中国算法从筹算到珠算这一转变的完成,从此珠算成为我国主要的计算工具。珠算作为中国的一大优秀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的"计算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程大位就是四百年前的比尔•盖茨。

文章点评
网站服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加入我们- 互联网机遇-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