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婺源旅游攻略尽在婺源人家网> 景点介绍> 浏览文章
到婺源过一回儿时的大年,放鞭炮挂春联喜迎春节
0 来源:婺源人家网 作者:婺源人 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14年01月07日

2014年的除夕夜是1月30日,春节是1月31日(大年初一)。欢迎有需要来婺源过春节的游客提早做好交通和饮食住宿的准备哦。

婺源属徽州文化区,历史上因交通不便,受外界战争等影响较少,因而徽州文化的遗风保留得相对较多。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婺源这里的过年民俗有其独特的一面。在城市文化不断吞噬着传统文化的今天,不妨走入婺源,体会一番,寻回久远的记忆。以下文章为作者的体会感受,大部分是婺源的文化体现,当然可能也会有不是。【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婺源人家(wyren.net)】

扫尘,杀年猪

  进入农历蜡月,年的气氛就慢慢地浓起来。农历12月24日为"小年",各家烧香点烛,拜送"灶神"上天呈善事。同日,张挂祖宗画像,迎祖过年。此时村中的妇女们就开始洗洗涮涮,上上下下进行大扫除,俗称“扫尘”,特别是在年前的下雪的时候,那就是家家户户都会用雪来作为最好的清洁剂。(补充:农家的房子都是上下两层的砖木结构,楼上的那层会很多的灰尘,用雪的话可以吸附达到清洁的功效)。“扫尘”还有一层意思:扫去过去一年的尘埃,迎接新一年的新运。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长辈常说:小寒大寒杀猪过年。这里面既概括了节气的韵味,也说出了农村老百姓过年的气氛。村中养有猪的人家会开始杀年猪,一般的农家都会养有2头猪的,一头宰杀后自家食用,另外一头出售作为办置年货的补贴。哪家要宰杀猪了,总会事先联系好隔壁邻居来帮手,次日一早,在睡梦中的我们,就可以听见那尖利的猪叫声,一骨碌从床上就爬起来了,寻找着那声音的来源,此时已经有很多的和我一样的小孩子们在围观。只见3-5壮汉,2人分别揪左右耳朵,一人抓住尾巴,正往那杀猪架上赶,滚烫的开水已经准备好在架下的大木桶中,少有娱乐玩耍孩提时代的我们,对于这样的热闹场面是自然不能错过的,任凭家人的呼唤也不予理会。一定要目睹了整个过程才甘休。

  中午前后,宰杀年猪的人家会给村中的邻居送上一碗热腾腾的猪红汤(也就是猪血),那绝对是我们的专利了,可以说是孩子盼着过年的好处之一吧----有好吃的。农村的百姓就是这样的憨厚,村落中人互敬互爱……

办年货

  农历12月是采购年货的日子,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都陆续回到久别的家园,开始着准备一个祥和年……各家各户着手置办其他年货。因为过年不能穿旧衣(只穿过一次也算旧),重要的是赶制过年的新衣、鞋、帽等穿戴物,衣料一般以布为主。儿歌有“过大年、穿新衣”。这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事情,因为可以买新衣服,可以买自己好吃的、好玩的,平时不敢开口说要买的东西,这时候,只要不过分,父母都会允许……

  在孩子们的眼中,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很慢,新的衣服是要在除夕夜才可以穿上的,在掐着手指头数日子,和漫长的期待中,终于快迎来了除夕夜。<除夕当天,是整个过年中最忙碌的一天,当然忙是大人们的事情,孩子们有的是无尽的开心和喜悦。

  婺源有俗语:“忙死三十夜,嬉死初一朝”,意即在忙完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来年的第一天就可以完全地放松下来了。一家人全部都忙碌起来,吃的,穿的,用的,养养都准备妥当就为了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同时还要准备过年必须花费的银钱,有欠债者,总要千方百计付清债帐,避免过年时债主登门讨债不吉利。

吃糊

  除夕当天的中饭是简朴的,家家户户都是“吃糊”:就是用米粉在锅里调成稀糊状,然后再加入豆芽、虾米、甜菜、豆腐、鸡杂等佐料,调和煮熟而成。吃糊是婺源的一个风俗,而对此的含义我一直都不明白,有的长者说是:除夕日“吃糊”意味着过去的一年艰苦朴素,希望来年可以顺顺利利的,吃上好的,过上好的日子……不过说真的,多年出门在外,还真是喜欢老家那“糊”的味道,滑口、香甜、一点都不腻味。

拜祖坟

  午饭后,全家人就要去给先人坟墓那给“祖宗”“上坟”了。婺源人在除夕这天去上祖坟,这样的风俗习惯在全国是很少多见的,可见婺源的风俗里对祖先是极为尊敬,这也是徽州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体现。

辞岁酒(年夜饭)

  上完祖坟回来,就开始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了,婺源也叫“辞岁酒”。一般家家户户准备的菜式有:粉蒸肉、红烧鱼、猪脚,鸡鸭等,数量一般在10个,意味十全十美,人多的有十多个,但要为双数。其中一定要有鱼,意即“年年有余”。

  作好饭菜烧,行祭祖仪式,在大堂前的八仙桌上,摆上用刚起锅的热气腾腾的饭甄,那装着粉蒸肉和饭,排上一排十个杯子,一大把筷子,一壶酒,几柱香。下午的上坟是去给故人辞岁,而在家中祭祖是对祖上的祈求。为的是祈平安,求太平安康。烧完纸钱,燃放鞭炮,有很多的人家还会在灶头、牲畜圈栏前、后门口、村中宗祠等行祭祀礼,全部完毕后才收拾桌子,一家大小按照备份排排坐下,开始最浓重的:“辞岁酒”。

  饭间长辈和晚辈间会互相祝福,晚辈还要给长辈敬酒等……各家不同,大致相仿。期间,长辈们还会给孩子们压岁钱了,小时候就是最盼着这一刻了。

坐岁(守岁)

  饭后,就要开始“坐岁”(也叫“守岁”),过去要求是通宵的,而且家中所有的灯均要全打开,是为了让“年”这一种传说中的猛兽不敢来。传说中:年是一种怪兽,到了这一天年是要下山吃人的。为保护一家人的平安,所以家家户户都会在这夜里打开所有的灯,坐到天亮。在半夜12点时候,会以鞭炮声来驱逐“年”这种怪兽,到天亮后会放鞭炮来庆贺“年”已经走了。当然这仅仅是传说,演化至今,这就成了一种年文化了。在这一晚的安排,小时见得多的是村庄的人三五成群聚集在一些人家里打牌、下棋等,4-5人围坐在八仙桌边,桌下是一个大大的火盆,大人们会小小的赌上一把,赌资则是香烟。

  早在年夜饭后,吵着要坐岁到通宵是叫得最响亮的。饭后,小孩子们则在各家各户间转着,放鞭炮、烟花……比着谁的衣服好看,谁的压岁钱多……也有的会聚在一起打牌,往往是围着火盆,用一个“晒盘”或是“米筛”搁在腿上就开始了。但半夜后,多数坚持不住,东倒西歪,各自回家睡觉了。现在多数是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会,孩子们也走动得少了。现代的文明日益夺走传统的习俗,许多传统的民俗只能保留在记忆中了。

  这些年来,午夜十二时前,新年马上就到时,各家各户就都准备好鞭炮,等候着电视里新年钟声的敲响。在这12时前后的十几分钟里,爆竹声会响成一片,烟花不断划破夜空,此起彼伏,好不热闹。城市里、久违了的烟花、爆竹在这里可以放个痛快。我想,这一刻,无论是谁,都会被这快乐的气氛感染着,激、动着。

贴春联

  晚饭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写春联挂春联,往往是白天请村落中的长者、老师等写好。如果家中有读书人的,则会自己写,当然对联词句的来源大部分还是摘录于一些书刊,也有一些是自个编辑的。我们家小时候,父亲就把此重大任务,交给我们四兄妹,美名曰:考察你们一年所学的知识……于是乎丝毫不敢怠慢,绞尽脑汁的、东挪西凑的对成一副对联,最后会被做老师的父亲批的一无四处。毛笔字,在我们家,自然也是做老师的父亲最拿手的,我们也只有看的份,现在想来,真是惭愧。

  很多户的农家,会在大门、后门等都贴上对联,如果有养牲畜的,也会在圈栏上贴上“六畜兴旺”等红批或对联。以表示过去一年对掌管六畜的菩萨天神感谢,求来年继续庇护。

祭祖

开大门

  初一那天的一大早,大人们会早早打开大门,放一串鞭炮,撒一叠“红纸”在自家院落门前。“红纸”为五颜六色的,一般为红、绿、黄等喜庆的颜色,不会有黑、白等不吉利的色彩。一般裁剪成10x10cm大小,撒落在自家院落门前,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这纸张还有一成用途,请看下文“揩屁股”解释。

  初一这天的早饭吃得晚晚的,吃的一般是豆芽,青菜,年糕,粽子等。年糕:意为“步步高升”,粽子:意为“团团圆圆”。这一天中,农家中一般是不会去探亲访友,出门相见会互相问侯新年好。最近几年来,则都一般在除夕晚上的半夜时分(也就是初一日的凌晨)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撒“红纸”。

“揩屁股”

  在春节期间,大家都会互相说好话的,俗话说:童言无忌,也有小孩子会说漏嘴,说了句不吉利的话,起家人或者是其他的小伙伴会拿起前面说的“红纸”,揩其嘴唇,并且大说“揩屁股”。意思为前面说的话是放屁,抹掉了就不算数的。【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婺源人家(wyren.net)】

……全文完……

婺源人家网老胡后记:婺源的年俗远远不止这些,由于文笔有限,远在他乡,只能从记忆中挖掘了这些我所熟悉的婺源年俗,有部分风俗习惯在婺源的各乡镇也会有出入,甚至会差别很大,以上仅供想去婺源过年的朋友参考,了解体味这与众不同的年味,更多的则需要您亲自去观察,去体会,相信一定会让你感受到一个独具魅力的春节。

文章点评
网站服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加入我们- 互联网机遇-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