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婺源旅游攻略尽在婺源人家网> 景点介绍> 浏览文章
摄影: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婺源小札
0 来源:乐途网 作者:牧心寒山 编辑:admin 更新时间:2007年06月27日

  婺源,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之美,美就美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美就美在文化与生态的珠联壁合。婺源古风蕴藉,文气沛然,有"书乡"之美誉。 在山麓水畔、村落亭榭间,弥散着浓烈的文化气息。文化遗址遍布乡野,古建筑、古洞、古树和古文化"四古"风韵享誉古今,傩舞、徽剧、茶道、抬阁、地戏等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在青山碧水间熠熠生辉。

  长长窄窄的老巷,高高低低的古树,弯弯曲曲的古驿道都在与人们诉说着自己那渐远的传说和典故......

  这些年来,婺源的名声越来越响,引得游客纷至沓来,曾经的小桥流水、静谧山村,已经逐渐为旅游业的兴起所沾染。相对来说,婺源的东线开发较早,受游客的影响也更深,但是在北线的最深处,还藏着一个名叫“理坑”的村落,那里更像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

  沿着婺源乡村的道路一路走来,两侧青山绿水。作为朱熹的故乡,婺源在历史上曾是古徽州的重镇,与皖南一带共属当时的徽州府。可是上世纪的婺源却三易其属,最终在解放后被划入了江西省的版图。

  理坑在江西与安徽的交界处。由于地处婺源尽头,又与皖南诸村隔着一座大彰山,因此,无论两地的旅游业如何红火,相对来说,这里还能保住乡间的宁静气氛。

  我到理坑时,已是傍晚时分。从远处望去,村子里炊烟袅袅,一派田园景象。马头墙在夕阳的映照下,投出古朴的影子;青郁的稻田则逆着光芒,闪动着灵性的华彩。村口,几位老人叼着烟嘴,在一旁悠闲地唠着家常。这是我所能想象的最理想化的乡土图景:处处都和谐安宁,人人皆怡然自得。

  婺源在旧时文风很盛,因此,其地名多有尊古之意。看到“理坑”这个村名,就知道此处必定推崇儒家理念。理坑始建于北宋末年,它虽偏居山村一隅,村民们却也好读成风。这个村庄在历史上出了不少名仕,直到今天,村中还保留着明代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第”、兵部主事余维枢的“司马第”、广州知府余自怡的“驾睦堂”等多处官宅。村口处有一座“理源桥”,桥上刻有“山中邹鲁”、“理学渊源”的字样。

  傍晚,我就住在当地的村民家。与古徽州的其他地方一样,这里的民居里多有一些旧式的家什。我住的房间里,就有一张从前的雕花木床,房间的墙壁上还刻有镂空的花纹,住在其间,确实是古意盎然。至于日常三餐,你大可以任由主人随意做些小菜。婺源人的厨艺是极棒的,浓郁的菜品再配上当地特产红辣椒,尽兴而无损雅气,简单却不失精致。

  每个来到婺源的旅行者,都会品尝一下这里的红鲤鱼。红鲤鱼味道异常鲜美,已成了婺源的一道名菜,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种鲤鱼最早便出自理坑。据说在明朝万历年间,理坑名人余懋衡告老还乡时,皇帝为表彰其为官清正,一身廉洁,特意从宫中选出几尾红鲤鱼作为赏赐,从此,御赐的鲤鱼便流落民间。在今天,婺源境内家家户户的院落里都挖有鱼塘,养着红鲤鱼。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起来,在村中随意走动。周围的山峦间飘来雾气,使理坑多了几分水墨画式的意境。我觉得这里的色调极美,白墙黛瓦,素面朝天,那些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在雾气中更显出文人的情怀。这种素雅,决不能搭配一丝一毫的颜色。据说汤显祖有一句诗----“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我想,只有以梦境为底,方能雕琢出理坑这股不落凡尘之气。

  这古风十足的儒雅之地,自然能出些真正的读书人。在历史上,理坑共有七品以上的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他们的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在这之中,共有5部78卷被收入《四库全书》。理坑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书生之乡,一直以来,当地的人们也都崇尚“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的儒家理想。

  在理坑村边,有一条小溪,每天下午都会有不少妇人在这里洗衣服。河水两侧,可谓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在溪水上方,有一座石桥,名曰“天心桥”,不管何时都有老人在上面对弈、晒太阳。远望这幅画面,充满了恬静的气息。

  其实,比起村中的那些掌故,我更喜欢眼前这个生活化的理坑, 理坑妙就妙在没有多少游客前来打扰,可以让你在闲情散淡中,领略最真实的婺源生活。

  ----2007年3月,江西-婺源,雨

文章点评
网站服务-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加入我们- 互联网机遇-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关注我们